10月1日,日本政府正式将消费税从8%提高到10%,这是自2014年以来日本第二次上调消费税。这一政策变化立即在日本社会掀起了抢购囤货的热潮,各大商场和超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人潮,特别是日用百货类商品的销售量出现爆发式增长。
在消费税上调前夕,东京、大阪等主要城市的零售场所人满为患。消费者们推着满载商品的购物车,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。超市货架上的卫生纸、洗衣液、洗发水等日用品被抢购一空,家电卖场中的冰箱、洗衣机等大件商品也销量激增。据日本连锁店协会统计,9月份最后一周全国超市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5%,便利店销售额也增长了15%以上。
这种抢购现象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担忧。经过计算,消费税提高2%意味着每消费1万日元就要多支付200日元。对于经常购买的日用品而言,这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。家庭主妇山田女士表示:“趁着税率还没涨,我囤积了足够使用半年的洗衣液和卫生纸,这样能省下不少钱。”
零售商们也积极应对这一消费趋势。永旺、伊藤洋华堂等大型零售企业延长了营业时间,并增加了热门商品的库存。部分商家还推出了“税前价格保证”活动,承诺在增税后一段时间内仍按原税率销售商品,这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
专家指出这种消费热潮可能难以持续。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熊野英生表示:“增税前的抢购会导致增税后的消费锐减,这对零售业的长期发展不利。”事实上,2014年消费税从5%上调至8%时,就曾出现类似现象,随后几个月的个人消费大幅下滑,对经济造成了冲击。
日本政府此次增税旨在增加财政收入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支出。但如何在增加税收与维持消费活力之间取得平衡,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。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表示,政府将密切关注增税对经济的影响,并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对民众生活的冲击。
这次消费税上调不仅反映了日本财政政策的调整,也揭示了消费者在面对政策变化时的行为模式。对于零售商而言,如何在政策变动中把握商机、维持稳定经营;对于消费者而言,如何理性规划消费、避免过度囤积,都将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